股资源-股票学习站-学炒股-股票课程-炒股教程-分析选股指标-入门基础知识

 找回密码
 注册昵称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发新帖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飞上天的猪 玩转A股主题投资 胡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复制链接-----]

22万

主题

22万

帖子

14

精华

积分
10916
楼主
2020-4-15 03:58:21
【资料名称】:飞上天的猪 玩转A股主题投资
【资料描述】:

飞上天的猪 玩转A股主题投资 胡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编辑推荐
  “我的一个股东出书了,他是人大的博士,专门研究证券的,他的书叫《飞上天的猪:玩转A股主题投资》,是那种非金融科班的投资者,都能看得懂的书。
  灵验不灵验不知道,反正我看他成天炒炒股票,投投资,过得挺逍遥的。
  而且他眼光很好啊,在我去年*落魄的时候,看好我会红,并且投资了我的公司,是不是很屌?”
  ——摘自咪蒙微信公众号
  眼光这么好的投资人写的书,那也是极好的。
  “中国证券教父”阚治东倾情作序推荐!
  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本书将股票投资中的“主题投资”妙喻为“飞上天的猪”,让普通股民在股海大潮中洞悉“主题投资”的法门,看得懂,做得到!
  内容简介
  本书将股票投资中的“主题投资”妙喻为“飞上天的猪”,让普通股民在股海大潮中洞悉“主题投资”的法门,看得懂,做得到!
  股市不只是枯燥的K线图,还有一个个精彩的投资故事,而故事背后往往隐藏着看似混沌实则相似的挣钱法则。
  有人说,A股充斥着各种无厘头的主题投资,但实际上,它是中国式的投机文化诸如凑热闹、信朋友、走后门、红眼病等在股市上的集合与映射。本书循着中国式的投机文化,以经典历史案例为基础、以量化投资思维为指导,化繁为简地引出了一套普通投资者也能看得懂、做得到的投资方法——“飞上天的猪”首先将主题投资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然后接下来要做的是:春天潜心观察,夏天果断买入,秋天逐步卖出,冬天默默观望。如是,则主题投资成也。
  作者简介
  胡浩,永石资产创始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统计学硕士和金融学博士,2002年加入中信证券,曾担任中信证券金融工程团队负责人、盈融达量化投资总监等,是国内最早从事量化投资的专业人士之一,具有多年的投资研究和实战经验,曾多次带领中信证券金融工程团队获得《新财富》*分析师称号。
  目  录
  目 录
  1 炒业绩:剑走偏锋的价值投机 / 1
  1.1 2002—2003年的汽车:一次“非典”引起的购车潮 / 3
  1.2 2006—2007年的工程机械:赶上最好的时光 / 12
  1.3 2009—2011年的白酒:当年份酒贴上了消费升级的标签 / 21
  1.4 2013年的影视:《泰囧》异军突起,数钱数到手软 / 29
  2 玩概念:脑洞大开的梦幻家 / 39
  2.1 2009年的甲流:名字就是一切 / 41
  第一波:“猪流感”的蝴蝶效应/ 43
  警戒升至最高级,莱茵生物第二波/ 45
  海王生物接力,龙头股移形换位/ 46
  2.2 2009—2010年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梦有多大,泡沫就有多大 / 49
  2.3 2013年的自贸区:飞起来吧,徐长老的杰作 / 57
  2.4 2014—2015年的高铁:高铁出海带来的狂欢 / 65
  3  A股是主题投资的乐园 / 75
  3.1 A股到底挣的是什么钱? / 77
  3.2 国人行为与A 股投资文化 / 83
  凑热闹:追热点,追涨杀跌 / 84
  信朋友:熟人推荐更“靠谱” / 87
  走后门:偏爱内幕交易 / 90
  红眼病:喜欢交易,追求快钱 / 92
  3.3  A股不断上演“东施效颦”的故事 / 94
  3.4 主题投资为王,趋势重于选股 / 97
  4 探索主题投资的法门 / 101
  4.1 主题投资的春夏秋冬 / 103
  4.2 公募、私募、游资的三国杀 / 106
  4.3 成长股与周期股之间只有一个主升浪的距离 / 113
  4.4 不是每次主题炒作都有美好回忆 / 117
  4.5 悟道“飞上天的猪”:不仅仅是K 线那么简单 / 121
  四大必杀技,助我们抓住“飞上天的猪”/ 124
  4.6 衡量风险,管理仓位,不莽撞行事 / 130
  5 说说未来最看好的主题猪 / 135
  5.1 新兴消费品牌:当工匠精神恋上移动营销 / 137
  5.2 泛娱乐:凡是能够愉悦我们的,就是最好的 / 140
  5.3  VR 猜想:一场迫不及待的欲望狂欢与视觉革命 / 145
  经济“低增时代”的欲望狂欢/ 145
  视觉革命:“第四堵墙”被撞破了!/ 147
  “VR ”的无限可能性/149
  5.4 体育彩票:土豪圈地运动后的挣钱利器 / 150
  5.5 老人经济:当养老成为支柱产业 / 153
  5.6 黑科技:一直在落后,一直在期待 / 157
  因为AlphaGo 再起波澜的人工智能/ 158
  可能复制芯片发展路径的碳纤维/ 160
  成名于比特币的区块链/ 161
  后记 / 165
  前  言
  前 言
  Introduction
  二十四岁那年,我加入中信证券,成为一名证券分析师。说实话,刚入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股票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它涨涨落落犹如潮汐,于是我拼命地学习各种分析方法,诸如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宏观分析等,当然还有我职业起步阶段所从事的量化分析(量化思维在我后来的研究和投资工作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习和应用各种分析方法时,我最大的困惑是,刚以为自己搞明白了一种方法,但将其应用于接下来的股市实践时,会再一次找不到北。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我意识到,证券分析师就是喊口号的,不管口号喊得多么响亮,股市还是那个股市,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只不过喊对了客户会称赞我们有“几把刷子”而已。
  巴菲特说,“对于刚开始起步的投资人来说,应该寻找已经被证明长期成功有效的投资方法,然后依葫芦画瓢照着做就行了。”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当我打算由研究转入投资时,便是这样做的。因为工作之便,我结识了很多投资牛人,有公募基金的,也有私募基金的,还有游资,在与他们的深度交流中,我发现各家的投资思路真是五花八门,即使是在私募基金内部或者游资内部也会分成很多流派。后来,当我静下心来,把他们的投资思路和行为采用量化思维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后,发现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一旦他们达成一致,便会推动某个主题板块出现连续的上涨,2006—2007年如此,2013—2015 年也是如此。
  进一步细想可知,不管是2006—2007年超级牛市中风头强劲的周期性行业,还是如今五花八门、大行其道的主题概念炒作,寻求的其实都是最具“成长性”的板块,只不过经济好的时候热点在周期股的“业绩”上,经济不好的时候热点在新经济的“概念”上。在炒概念的时候,“业绩”是股民们集体臆想出来的,因此,本质上我们都是在炒作处于风口之上的热门板块,故可以统称为“主题投资”。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主题投资的爆发点往往发生在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宏观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产生多重共振时,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值得我们投入重兵大干一场。
  有读者肯定会问,“像我这样的散户怎么能搞得懂这么多分析方法呢?”其实,笔者何尝不是如此,曾经苦苦钻研技术分析,却交易得疲惫不堪,自以为掌握了整套基本面分析框架,却仍然没能看懂某些产业的投资亮点。还有,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在郁闷地说,“2006—2008年,股市可以说就是经济的晴雨表,可是2013—2015年两者间却找不到太强的对应关系。”是的,不要说绝大部分散户无法掌握炒股的十八般武艺,即使是专业的基金经理也常常疲于奔命,他们在既定的时间里能够完全看懂的行业不会超过5个。不过,虽说我们谁也没能力成为全能型选手,但是我们却可以取长补短,特别是把分析师、财经媒体等的外部力量用到投资判断中,如此便可以事半功倍,或者说,我们更愿意做有头脑、伺机而动的猎手,而不是守株待兔的农夫(或者没有章法的无头苍蝇)。
  本书探讨的“飞上天的猪”便是遵循这样的投资逻辑,它是用来狙击主题猪的“猎枪”,用量化思维把影响主题投资的各种因子(K线图、产业动态、分析师的看法、投资者的情绪等)“指标化”,然后据此把主题板块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之后要做的便是剔除杂念、照章操作——春天潜心观察,夏天果断买入,秋天逐步卖出,冬天默默观望,如此便大功告成了,正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所说的,“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与一般的财经书籍不同,本书既没有K线图战法和跟庄理论,也没有艰涩难懂的选股法则,而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简单易懂且操作性强的投资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直达中国股市命门的阳光大道上。
  最后,谈一谈本书的结构。
  本书的前两章以讲故事的手法回顾A股市场自2002年以来的经典战役,由此将读者自然地带入到如何在A股市场挣钱的思考中,其中:第1章侧重于讨论“炒业绩”,炒A股并不是不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只是人心浮躁,有业绩的板块也容易被炒过头,或者说我们更愿意玩“价值投机”;第2章侧重于讨论“炒概念”,当出现某个新的主题时,即使短期看不到任何业绩,我们也会打开脑洞,想象着新主题板块欣欣向荣、日进斗金的情景。
  第3 章以前两章的案例为出发点,结合中国的文化特性与西方的行为金融学,探讨中国股市的挣钱之道以及中国特色的投资文化。简单地说,中国股市是趋势投资非常严重的市场,投机盛行、趋势重于选股,中国股民普遍喜欢选择处于热点之上的“板块”。以“追热点、听消息、挣快钱”为代表的投资文化使得A股市场更像是主题投资的游乐场,毫不夸张地说,主题投资就是一切,跟对了主题板块就意味着我们的投资决策对了80% 以上。
  既然中国股市“经济好的时候使劲吹业绩,经济差的时候玩命炒概念”,那么投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找到处于热点之上的主题板块。本书第4章,提出了“飞上天的猪”模型,希望教会读者如何用最有效的办法找到热门板块以及怎么寻找买点和卖点。失败的主题投资往往只有K线图一个亮点,而成功的主题投资一定是技术面、基本面等因素多重共振的结果,也一定是各路资金群体博弈的结果,“飞上天的猪”就是主题投资世界的制胜钥匙。一旦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这把钥匙,按照股市本身规律操作,也许我们就能稳稳地挣钱了。
  最后一章抛砖引玉,站在中长期角度探讨未来3~5年最具潜力的主题板块。错过了月亮,我们还会愿意错过星星吗?在主题投资的世界里,只要用心聆听市场的声音,我们就能找到下一头飞上天的猪。
  在最后说句题外话,就像我们看惯的那句“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一样,笔者也想郑重申明一下,本书中讨论的主题板块大都是过往经验,对未来的预测也是出于个人思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思维方法,但不能成为买卖建议。
  媒体评论
  在本书中,所谓“飞上天的猪”指的是处于热点之上的主题板块,只要沿着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寻觅、炒作新的投资主题,即可以“玩转A股主题投资”了。
  与一般的财经书籍不同,书中既没有艰涩难懂的理论也没有眼花缭乱的K线图,而是“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给我们推送了一张形象生动的主题投资四季图,而这正是作者在案例分析和逻辑思考后所提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本书的精华之处,所以,我建议读者朋友们在读书同时要结合自身的投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阚治东
  胡浩以历史性和故事性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个主题投资的故事,不仅如此,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行为金融学等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一个符合中国股市特色的主题投资方法论,可谓自成一体,颇有价值。
  ——于新利,中信证券市场研究部董事总经理
  从中国股市到传统文化,从经典案例到投资体系,深入浅出,简单实用。
  ——孙稳存,平安人寿研究评估部总经理
  此书跨越了十几年的中国股市,包含很多经典的中国式的主题投资故事,而且提炼了捕捉主题板块的可行方法,对于正在探索和实践主题投资的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陈杰,Upright Capital董事长、原高盛中国A股首席策略分析师
  读完胡浩的书,不由得冒出一句,“听君一席话,胜做十年股。”
  ——袁晓斌,普华永道合伙人
  胡浩是为数不多的既懂得股市也懂得VC的投资人,此书有不少内容是他思考一二级市场联动的心得体会,看完后让我这个不懂股市的天使投资人找到了不少共鸣。
  ——冉立之,著名天使投资人
  显示部分信息
  免费在线读
  序 一
  Preface
  《飞上天的猪:玩转A股主题投资》是通过北京朋友转发来的书稿,希望我为作者写篇短文。其实,我与作者胡浩数年前在杭州也有过一面之缘,那年他好像不到30岁,在中信证券担任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师,可谓年少有为,那天讨论较多的话题是我今天从事的股权投资。没想到这几年他潜心研究A股投资,并且很有心得,竟能用三个月时间写出近10万字的书,令我不得不高看一眼,颇有“士别三日”之感。
  书名很有意思,初看书名,我的第一反应相信与大家一样,以为“飞上天的猪”是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后来仔细读完全书,再一细想,原来作者借用雷军的那句名言——“风来了,连猪都能飞上天”来比喻成功的投资一定要顺势而为的道理。在本书中,所谓“飞上天的猪”指的是处于热点之上的主题板块,只要沿着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寻觅、炒作新的投资主题,即可以“玩转A股主题投资”了。
  诚然,“玩转A股主题投资”很吸引眼球,但纵观中国股市发展史,国内股民总数以亿计,真正敢称得上“玩转”二字的人有多少?当然,行行出状元,在资本市场也是有高手的,江湖上涌现出了一批功成名就的投资大佬,但多数股民对投资真谛的掌握却在苦苦的摸索中。本书作者没有用俗套的手法去阐述高手们的投资绝学,而是秉承“向市场学习”的朴素原则,如开篇部分就以讲故事的方法回顾 A 股自 2002 年以来的经典战役,也可以说是归纳总结一下历史上那些“飞上天的猪”,这些经典案例都是 2000 年后的事,即我离开证券行业后的故事,但 PE 行业本身也离不开资本市场,因此多数故事我有耳闻。实际上,在更早的资本市场,同样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典故事。我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是个老兵,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年代借势而为并大获成功的事例,如 70 年代末就有“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
  事实也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人没意识到中国市场经济真的会大发展;80 年代后,国家允许开办国债交易,很多人在为自己手中那点国债终于解套欢呼时,上海一个青年工人杨怀定却发现了机会,利用区域差价倒卖国债成了那个年代的“杨百万”;90 年代初,当大部分企业家对股市认识朦朦胧胧,更没有今天排着长队、挤破脑袋上市时,一批敏锐的企业家敢于尝鲜,把自己的公司推向资本市场,后来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和并购优势成为当今中国响当当的民营经济领军人物。看来,每个朝代都一样,或多或少产生一些“猪飞上天”的故事。
  我从事证券工作多年,对于股市的诸多问题也下过很多功夫去研究,但自觉迷惑的地方仍然不少,例如,股市运行为什么会呈现规律性的波浪运动的特性,如何识别股市的高点和低点等等。也许,谁都知道只要做到了“低吸高抛”,便能把股市当成自己的提款机,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正如美国早年出版的《股市操盘手手记》一书所谈到的,“股市诱人之处就是当股价很低时你不敢买,当股价很高时你不舍得抛。”我也看到身边很多朋友、证券从业人士、资本市场投资者都尝试过或者正在努力地研究各种分析方法,如 K 线技术、波浪理论等,希望能够找到股市的挣钱之道,但遗憾的是,一旦将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实战往往效果不佳。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他在刚开始担任分析师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后来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认识到,不管使用哪种分析方法进行预测,股市还是那个股市,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由此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在前两章给我们讲了这么多的经典案例,因为正是通过分析经典案例,作者才引出之后关于中国股市炒作本源的思考——中国股市是主题投资的乐园,只不过,经济好时使劲炒业绩,经济不好时玩命炒概念,但无不倾注全力,从来都是炒过头。
  “炒业绩”很好理解,巴菲特就是这么做的,我在做 PE 投资时也是想方设法地找到可以持续挣钱的公司。相对而言,“炒概念”则更像个贬义词,但是细想一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如传统产业一样可以马上出业绩,例如最近十年热门的互联网,按照传统的价值投资观根本不能去参与,但如果视而不见便会错过大好的投资机会。而且,在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投资者确实是在“炒概念”,例如 2000 年网络泡沫期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最终活下来并且找到盈利模式的网络巨头就会成长为人人眼馋的“挣钱机器”,还有本书所提到的,新能源汽车在 2009 年的
  时候是“炒概念”,而到了现在则成了“炒业绩”。从这个角度讲,“炒概念”和“炒业绩”倒不是完全对立的,若拉长了时间看,它们之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只不过,世间从来都存在两类猪,一类猪飞上天后竟然在天空扑腾几年长出了“业绩”的翅膀,而有些猪则着实因为不堪“市梦率”的重负而跌回人间。
  既然中国股市的核心是炒作主题(或业绩或概念),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主题投资呢?与一般的财经书籍不同,本书中既没有艰涩难懂的理论,也没有眼花缭乱的 K 线图,而是“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给我们推送了一张形象生动的主题投资四季图,而这正是作者在案例分析和逻辑思考后所提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本书的精华之处,所以,我建议读者朋友们在读书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投资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虽说作者的方法论不一定适用于每个读者,但我相信,江海之大是因为可纳百川, 同样地,作者以历史观和哲学观看待中国股市和产业变革的视角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炒股票如此,一级市场投资亦如此,生活和工作中也如此。最后,引用作者的原话“错过了月亮,我们还会愿意错过星星吗?”所以,在主题投资的世界里,让我们避免嘈杂音干扰 , 用心聆听市场的声音,或许就能找到并捉住下一头“飞上天的猪”呢。



【下载地址隐藏】:                    点:回复可见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上一篇:证券市场实战 探寻炒股必“赢”之道(高清) 冯叔民
下一篇:江恩华尔街45年 巴菲特点评版 立信会计出版社
回复

举报

QQ|

GMT+8, 2024-6-16 10:1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